辣椒褐斑病及其防治图谱
发布时间:2023-11-28 15:46:26 来源:《农药市场信息》传媒 作者:王永崇整理
- 引发辣椒褐斑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辣椒灰星尾孢霉【Cercospora capsici Heald.et Wolf】,其榄褐色的分生孢子梗束生,无分枝,尖端色较淡,有1~3个隔膜。鞭形或细棍棒形的分生孢子无色,直或微弯,基端较平,顶端近乎钝圆或稍尖,多为4~9个的隔膜初期不明显。辣椒灰星尾孢霉可在种子上越冬,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,翌年在25℃左右的湿润环境中最为活跃,菌丝与分生孢子快速生长,并可通过风雨或农事操作传播到辣椒植株,从而引发褐斑病。病害症状褐斑病主要为害辣椒叶片和青果,偶尔为害茎秆。叶片和枝杆感病初期,会产生水渍状斑点,后变为褐色圆形或亚圆形病斑,中心灰白色,中心周围为灰褐色,外围有暗褐色边缘,也有可能出现导层层轮纹,类似鱼眼。病情严重时,整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形大斑并引起变黄落叶。黄褐色的果实病斑圆形,边缘褐色,微凹陷,潮湿时可产生黑霉。发生流行特点辣椒褐斑病的发生和流行,与菌源、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密切相关。首先,充足的菌源是发生的基础,只要有菌源,褐斑病从苗期即可侵染。其次,高温高湿型的辣椒褐斑病,在20℃气温和80%相对湿度以上的环境中开始发病,而且湿度越大发病越重。一般栽植密度过大,枝叶茂盛郁蔽不通风,或植株脱肥早衰,生长势弱,特别是遇到暴风雨或连续阴雨的天气,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,往往较易发生,严重流行。特别是增温、保湿作用明显的重茬日光温室内,此病更易发生。
- 防治技术针对辣椒褐斑病的防治,首先,可选用55℃温水浸种15分钟,或用500倍液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20分钟后冲净催芽,再播种于98%棉隆微粒剂等熏蒸消毒过的苗床和田块中,或与非茄果类蔬菜实行隔年轮作,起垄后高畦栽培。适当密植,注意雨后田间排水降湿,保持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。合理用肥,增施磷钾肥。采收后清园,把病残物深埋或烧毁。其次,在田间发病初期,虽然暂无针对辣椒褐斑病登记的药剂,但可适当选用500倍液的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、500倍液的70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,或500倍液的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,或600倍液50%多·硫悬浮剂,或800倍液的68.75%噁酮·锰锌水分散粒剂,或800倍液的40%三唑酮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,或800倍液的50%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等药剂,进行均匀喷雾,之后视病情,每隔7~10天轮换喷防1次,连防2~3次即可
编辑人员:王海晨
相关文章推荐
更多》
猜你喜欢
更多》
游客可直接评论,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!
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
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