辣椒斑枯病及其防治图谱
发布时间:2023-10-12 15:48:14 来源:《农药市场信息》传媒 作者:王永崇整理
- 引发辣椒斑枯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壳针孢【Septoria lycopersici Speg】,其黑褐色的薄壁分生孢子器呈球形,孔口部色深,无乳突,埋生于表皮下。病害发生后期部分突破表皮,呈小黑点状外露;线形微弯的无色分生孢子呈针状,有3~9个隔膜,顶部较尖,基部钝圆,长度变幅很大,宽度一般稳定,分生孢子成熟后由孔口逸出。番茄壳针孢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、多年生茄科杂草,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,翌年24℃左右的发育适温,93%左右的适宜相对湿度环境中最为活跃。吸水后的分生孢子器内胶质物溶解,分生孢子逸出,并借风雨传播或被雨水反溅到辣椒上之后,可经气孔侵入辣椒,并经4天左右的潜育期,即可引发斑枯病。病害症状
- 斑枯病主要为害辣椒叶片,叶部发病后,可出现白色至浅灰黄色圆形病斑,病斑直径2~4毫米,边缘明显,病斑中央密生许多小黑点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。发生流行特点辣椒斑枯病的发生和流行,与菌源、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密切相关。一般高温高湿利于发病,若在干旱环境或湿度达不到则不发病。如遇多雨,特别是雨后转晴则较易发病。但是若温度高于30℃时,病原则不能生长,特别是在52℃的环境中经10分钟后,分生孢子便会死亡。其次,肥料不足而营养不良,植株生长衰弱时,辣椒斑枯病也易暴发和流行。
- 防治技术针对辣椒斑枯病的防治,首先可选用52℃温水浸种30分钟,取出晾干催芽后,播种于98%棉隆微粒剂等熏蒸消毒过的苗床和田块中,起垄后高畦栽培。适当密植,注意雨后田间排水降湿,保持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。合理用肥,增施磷钾肥。采收后清理病残物并深埋或烧毁。在田间发病初期,虽然暂无针对辣椒斑枯病登记的药剂,但可适当选用1200倍液的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,或500倍液的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,或3000倍液的25%丙环唑乳油,或30克/亩的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,或50毫升/亩的25%咪鲜胺乳油等药剂,进行均匀喷雾,之后视病情,每隔7~10天轮换喷防1次,连防2~3次即可。
编辑人员:王海晨
相关文章推荐
更多》
猜你喜欢
更多》
游客可直接评论,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!
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
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,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!